【思而成行,行以治学丨《筑·美》杂志创刊】

【思而成行,行以治学丨《筑·美》杂志创刊】

刊物介绍:

《筑•美》为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美术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美术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一本面向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专业学术年刊。

本刊主要围绕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中的美术基础教学、专业引申的相关艺术课程探讨、建筑及环境设计专业美术教师、建筑及相关专业设计师的艺术作品创作表现鉴赏等为核心内容。本刊坚持创新发展,关注建筑与环境设计文化前沿;力求集中展示我国建筑学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的艺术创作面貌、各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成果为主要办刊方向,注重学术性、理论性、研究性和前瞻性。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 吴良镛为《筑• 美》题字)

《筑•美》01

 

《筑•美》02

 

 

办刊宗旨:

以展示各建筑院校和美术院校中建筑学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美术基础教学、前沿艺术活动、教师艺术风采等为目标,旨在推动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美术及相关教学在该专业领域的良好发展。

 

主办单位: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美术教学工作委员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美术专业委员会

东南大学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编刊语: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共同基础,从本质上讲,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相关学科既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的支撑,更不能缺少艺术的想象与创造。21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文化观念的演化,而高新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创新与实践探索的舞台。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等相关学科人才的培养有它的特殊性,我们面对的是一些不知何为设计与艺术的学生;从基础教育抓起,大力改进设计基础课程的内涵和训练模式,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办《筑·美》的办刊方向,以展示全国高等建筑院校和美术院校中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教学研究、关注前沿艺术活动、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为目标,为我国高等院校创新性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时代,新与旧的更替,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本土与国际文化的融合,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度越来越高,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科之间的交叉、互动对未来设计人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我们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顾问:

吴良镛、齐康、钟训正、彭一刚、戴复东、仲德崑、王建国、邵韦平、胡永旭

主编:

主编:赵军(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美术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教授)

副主编:贾倍思(香港大学教授)

编委:

王兵、冯信群、邬烈炎、阴佳、李东禧、张月、张琦、陈飞虎、尚金凯、周宏智、周浩明、郑庆和、赵军、赵思毅、娇苏平、贾倍思、顾大庆、钱大经、徐明慧、高冬、唐旭、葛明、董雅、靳超

 

多样化的刊物栏目

·重点关注

 

(摘自:Evan Chakroff,业余建筑:一种新的(建筑)方言,翻译:陈治 国,《筑• 美》01期)

 

·大师平台

 

建筑意与画意,意境与艺境的统一。建筑是科学,也是艺术,包括美的结构造型与环境的创造,梁思成先生称之为体形环境,因为自然届万物是有体有形的交响乐,对人居环境美的欣赏、意境的追求、场所(place,建筑术语)的创造,可作为人居环境艺术的核心方面。无论建筑设计还是城市规划与园林经营,都需要“立意”,讲求意境之酝酿与创造,讲求“艺境”之高低与文野。

——摘自:吴良镛论绘画,《筑·美》01

 

在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都有美术课,设置素描、水彩等课程。说明学生学习专业要有“美“的训练和培养审美的素养。从课程中感受景物落实在画面上的轮廓明暗、阴影、色彩等。是否再提高一步来分析训练的徒手动手能力,将对象落实到画面上成为从物到图思维训练,再又从图到设计图,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到施工图,又成为从图到物,这种往返交往成为一种实践的过程。此过程中获得经验,也检验我们的设计正确与否。

——摘自:齐康,设计与绘画艺术,《筑•美》01

 

多看优秀作品方能提高鉴赏能力,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才知道学无止境;多看优秀作品可知道自己的不足,知不足而有所追求,才有可能进入更高的境界。“眼高”才有目标,才有动力,然后以“手”跟上。

——摘自:钟训正,钟训正论绘画,《筑•美》02

(摘自:童明,无言的记录——童寯先生的水彩画作,《筑• 美》02期)

 

·教育论坛

 

在建筑学的学习中,绘画是训练物象认知的手段,并提供设计思维的手段与技能。绘画是建筑师在现实世界中学习、记录、思考的工具。绘画的经验更可以融化于缔造空间景观的意图和策略之中。

——摘自:韩冬青,我的绘画学习之体会,《筑•美》02

就建筑类院校学生学习艺术的本质而言,“美术”学习不是一个课程科目界定,而是品质意识体现,接受艺术的熏陶滋养并提升自身品质应该是从事造型类设计的人们终生自觉所为,如此才会始终保持创造的活动。

——摘自:阴佳,艺术教学全新框架建构与创新探索——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艺术教学时间,《筑•美》02

 

·匠心谈艺

在建筑学的课程架构中保留专门的视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还是可以从设计感知、工具性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来讨论它的作用。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以新换旧、取而代之的问题,而是要将传统美术教学的内涵扩展、丰富。相当于以准确性为基础的传统设计,我们应该强化对空间和材料的感知训练;相对于传统的绘画训练,我们应该引入更多的设计媒体和方法;相对于如画景致的古典美术修养的培养,我们应该介绍更多的现代艺术概念和方法。这样的视觉教育必将是建筑设计教学的重要补充。

——摘自:顾大庆,反思中国建筑教育中的美术教学,《筑·美》01

 

 

·名家名作(作品欣赏)

 

(左:梁思成《长青灵庆寺慧崇塔》;右:吴良镛《伊斯坦布尔清真寺》;摘自《筑•美》01期)

(摘自:《筑• 美》02期,作品及作者分别为:陈方达《九月的宏村》,王岩松《风景油画》,殷俊《夏日威尼斯系列之一》,孟祎军《大山的呼唤》,王冠英《泊》)

 

 

·艺术交流

(摘自:Naia del CastilloThe Art Worksof Naia del Castillo,《筑• 美》01期)

(摘自:Jason F. Carlow PREFAB PENCIL TOWER – Micro apartments for hyper-dense cities,《筑•美》02期)

 

·艺术视角

艺术作品不仅记录建筑孔家,而且描绘人的活动。不仅写实,而且虚幻。艺术的作用在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正是建筑设计所缺乏,而需要艺术填补的东西。更不用说在照相机发明以前,绘画是了解历史建筑和其生活场景的重要渠道。分析古今中外的艺术案例,犹如进入时空隧道,可以让我们进入建筑的非物质层面,光、影、层次、序列及人的活动场景和情感。

——摘自:贾倍思,从艺术看建筑,《筑• 美》01

(摘自:王冠英,形意之间——笔触在油画绘画中的作用,《筑•美》02期)

 

(摘自:赵军、史今,废弃住宅街区的艺术化改造——底特律海德堡计划,《筑•美》02期)

 

·筑美资讯

(摘自: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美术作品大奖赛一等奖获奖作品,《筑•美》02期)

 

(摘自: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美术作品大奖赛金奖作品,《筑•美》01期)

 

期待着您对我们的关注和了解……

 

投稿热线:

赵军:15051811989 电子邮箱:zhnnjut@163.com

张华:010-58337179 电子邮箱:2506082920@qq.com

订购渠道: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营销中心

联系电话:

01058337401(胡宝未) QQ: 1070662651

01058337238(李丹丹) QQ: 273662553

中国建筑书店

王建国,联系电话:010-68324255

网络购买渠道:

中国建筑书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当当网、京东网等

 

欲了解我社更多图书出版信息,请登录我社网站http://www.cabp.com.cn “专业图书分类空间”。

 
关闭